Page 13 - 《美术馆》总第004期
P. 13
美术馆与美术史 | ART HISTORY AND THE MUSEUM
“和”的精神是艺术创新的动力 文|范迪安
By Fan Di'an
—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主题阐释
THE SPIRIT OF "HARMONY" AS A DRIVING FORCE OF
ARTISTIC INNOVATION: A REFLECTION ON THE THEME OF
THE FIRST JINAN INTERNATIONAL BIENNALE
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展览现场,2020 年,山东美术馆
展览的主题是展览的文化立场和文化理念的体现, 作为一种文化立场与精神属性,一般而言,“和”的
也是遴选艺术家及其作品与确定展览结构的准则。 意涵主要呈现为以下三个层面:
放眼全球,各类双年展在主题设置上无不兼涉艺术
的发展态势与在地的文化根脉,从而彰显双年展作 一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古往今来,人类始终在探索
为当代文化表征的意义。 如何在社会生活与文化交往中形成人与人的和谐关
系,进而构成人与社会“和”的情境、“和”的氛围。
孕发于山东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 《论语》中讲的“君子和而不同”,便是在承认差异
表。作为儒家文化核心理念的“和”包含了中和、和 的前提下谋求更多作为共同理念的“和”,在“独善
睦、和谐、和合等内质,体现了社会成员的个体品格 其身”的个人操守与“兼济天下”的社会情怀之间建
与社会共同意识的统一,成为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 立起自觉的联系。所以,“和”的内涵可以转化为今
不竭动力。“和”的文化精神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展 天艺术创造中所需要的精神,而展览更是将单一、
现出新的生命力和弥足珍贵的现实价值。 独白式的作品集合为相互对话与映照的视觉景象。
面对当下人类共同经历的全球挑战与文化交流的 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古今中外
需求,首届济南双年展希望以“和”为破局之动力, 人类共同思考的命题,中国哲学、艺术学乃至整个
邀请了来自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艺术家从自身 社会学理论都讲求“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华民族不
主体经验出发,探讨“和”的文化内涵与当代艺术 断谋求与外部世界特别是与自然世界的和谐。人类
创新的关系,构建一种和而不同而又和谐相处的视 在对自然的敬畏、探索与改造中拓延了对于“和”的
觉图景。 共识界域,从而避免陷入二律背反的涸辙。对天、地、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