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美术馆》总第004期
P. 10

要刊文摘 | DIGESTS

                                           以外,美术馆可以利用哪些资源来丰富视障者                美术馆借助机器视觉对颜色、明暗的准确识别
                                           的美术馆体验?2)美术馆可以通过什么方式                和深度学习能力,让它来阅读作品、给作品添
                                           提高视障者对艺术的参与度?3)在向视障者                加标签和描述。
                                           展示视觉艺术的时候,美术馆应采取哪些审美
                                           倾向?                                 博物馆和美术馆在藏品管理中往往以元数据
                                                                               (metadata)来为作品添加标签和分类。元数
                                           之所以选择超现实主义艺术展,作者认为,超                据通常反映藏品的三个特性:内容、背景和结
                                           现实主义画作往往产生于和现实视觉世界的                 构。创造兼收并蓄的元数据信息至关重要,因
                                           割裂,这可以和缺少外部视觉体验的盲人的世                为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在数据库中为藏品进行完
                                           界产生某种呼应。无论是在语音导览还是工作                整的定义,并在日后的研究中使它们更容易被
                                           坊环节,研究者都努力调动参与者的主观能动                搜索到。机器视觉强大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
                                           性,比如在导览时,研究者会和视障者一起讨                无疑使这一切变得更加可能。
                                           论“为什么大多数美术馆都不会为视障者设计
                                           教育活动?”;而工作坊则邀请视障者再创作                据电子前哨基金 会(Electronic Frontier Foun-
       美术馆里的“盲区”:葡萄牙美术馆案例研究                费尔南多的画作。两种活动都得到了参与者的                dation)的研究,机器视觉的错误率从 2010 年
       Blindness in art museums: a Portuguese   满意评价—研究证明,审美体验的产生不一            的 30% 减少到了 2016 年的 4%,已经和人类
       case study
                                           定要依靠触觉,即使不触摸作品,视障者依然                的错误率基本持平。从 2016 年开始,科技公
                                           能从展览中得到审美经验。作者希望该研究能                司 Cuseum 研究了多家美术馆使用的 6 种机器
       从本世纪初开始,博物馆就试图去解决针对残
                                           使博物馆、美术馆得到启发,创造能为视障者                视觉,考察它们的准确度、潜能和局限性。研
       障群体的可达性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希望
                                           提供更多元审美体验的活动,同时,作者更希                究发现,机器视觉可以准确地识别画作中的地
       让他们的观展体验更加积极和独特。其中,针
                                           望能打破美术馆对视障者的“系统性歧视” —               点和人物,并且除了列出一些诸如“建筑”“广
       对视障群体设置触摸导览、语音导览、提供展
                                           即使双眼看不见,一样可以欣赏视觉艺术。                 场”“大理石”“人体”等基本描述性的标签外,
       品的 3D 模型、盲文图表以及改造设施、增加
       服务意识等方式变得更具包容性。                     来源: Journal of Museum Education     也不乏“正在作画的白衣女子”“复古风格”这
                                                    2020 年,第三期                 类有新意的描述。
                                           作者:Patrícia Roque Martins
       这些措施有其局限性,尤其在以视觉艺术作为
       主要收藏的美术馆中。同时,这还涉及到了“盲                                                   但机器视觉仍存在局限性。它对宗教画有着
       目”(blindness)在西方文化中的表征问题。                                               惊人的识别能力,但在抽象艺术方面却表现平
       几个世纪以来,残障(disability)一直被视为是                                             平—一旦遇上抽象画,它除了画作使用的材
       “残缺”(deficit)的同义词,残障者总是被摆                                               料以外不能告知更多信息;它对画和雕塑的
       在比健全人更低一级的位置。这种针对残障者                                                    识别能力也不如摄影作品。同时,机器视觉还
       (尤其是视障群体)的偏见在以视觉为主导的                                                    可能存在性别偏见、文化偏见等问题。例如,
       美术馆尤其严重。虽然博物馆对视障群体提                                                     对查克 · 克洛斯(Chuck Close)的两幅叼着烟
       供的上述特殊服务非常有必要,但它们却依然                                                    的人物肖像画,机器视觉对男性人物的标记是
       不能为视障群体提供“审美体验”(aesthetic                                              “幽默”和“疯狂”,而对女性人物却加上了“美
       experience),仅仅是提供了关于展览、建筑或                                              丽”“可爱”“性感”的标签;西方美术馆中的
       艺术品的一些背景信息。关键在于,美术馆需                                                    机器视觉对非西方文化也存在偏见,比如它将
       要摒除“审美体验”仅限于视觉的认识,承认                                                    一个日本武士的盔甲辨认成了“佛祖”。
       其同样可以从触觉、听觉中获得,进而为视障
       群体设计能够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                                                      这是否意味着,在管理涉及殖民、奴隶、大屠
                                           机器视觉和美术馆藏品管理                        杀等敏感题材的藏品时,博物馆和美术馆应
       作者以葡萄牙里斯本的古尔本基安博物馆 -                AI sees what?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该避免机器视觉的使用?一些博物馆工作者
                                           of machine vision for museum collections
       现代艺术收藏(Calouste Gulbenkian Museum                                       认为机器视觉永远无法替代人类,但也有学
       - Modern Collection)举 办 的 超 现实主 义 画  人工智能正在从方方面面改变我们的社会、经               者对机器视觉满怀信心。他们认为,机器视觉
       家费 尔 南 多 ·  德 ·  阿 塞 维 多(Fernando de   济和文化生活。近年来,在博物馆和美术馆,             有时能联想到一些策展人和学者在学术语境
       Azevedo)的回顾展为研究场所。她邀请 10            人工智能主要的应用方式是藏品管理中的机                 下想不到的关键词。至于最关键的偏见问题,
       名视障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个对照组,一                器视觉(machine vision),包括美国大都会艺        有声音表示,训练机器消除偏见比训练人要
       个用语音导览参观的形式,另一个用工作坊活                术博物馆、哈佛艺术博物馆在内的多家美术馆                容易多了。
       动的形式,来观察视障者对美术馆体验的参与                已经开始应用这项技术。它可以被理解为“机                来源: The Museum Review 2020 年,总第五期
       度。研究试图解答三个问题:1)除了强调触觉               器的眼睛”,在其他领域被应用于人脸识别。                作者:Brendan Ciecko

                                                           8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