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美术馆》总第005期
P. 12
馆藏故事 | COLLECTION STORY
GO TO LEISURE ALONE
—WORKS OF LIN FENGMIAN IN
CHINESE ART COLLECTION
孤云独去闲——中国美术馆藏林风眠作品
文 | 刘汉娥 (中国美术馆 北京 100081)
By Liu Hane
中国美术馆收藏有十余件林风眠 年,经原文化部批准,该项目列为了 色彩层层堆叠。与他后期的作品相比, 间雾气便在画中飘将过来,缭绕起
作品,所藏林风眠作品来自于不同 “2015 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 这件作品的通透感和流动性较为 来。这些作品不仅使用大块的墨色,
来源,创作年代最早的《泊舟》,是 捐赠奖励项目”之一。林风眠的《泊 缺乏,笔触较为凝滞,具有某种表 还蘸取花青、赭石和其他水性颜料,
1941 年林风眠在重庆时所作,并 舟》就是在此次项目中,获得老舍、 现主义忧郁沉闷的情调。 来表现画面主体如江流坡岸和山
赠送给了著名文学家老舍。“老舍 胡絜青的四位子女舒济、舒乙、舒雨、 林;不仅用小笔勾画皴擦表现细部,
画墙”最爱挂的四位艺术家作品, 舒立的无偿捐赠。 中国美术馆所藏的林风眠作品中, 还用迅疾遒劲的线条使得画面流
其中便有林风眠。 老舍、胡絜青 还有 10 件为建馆初期所收。1959 畅、自然而随意。一方面,他将西
夫妇雅好收藏,所藏作品跨越古今, 林风眠认为绘画的本质,无所谓中 年,中国美术馆开始筹备,1963 年 法如光线、阴影等融入中国画的水
以 20 世纪以来的中国画作品为佳。 西之别,应可互相使用对方的方法。 正式对外开放。1961 年,中国美术 墨语言中,增加了中国画的表现力。
老舍先生之子舒乙先生珍爱父辈 1941 年,正处于中西绘画融合实 馆成立了“收藏小组”,对美术作 另一方面,他作品中对物象传神的
的藏品,将这些作品视为国家和 验初级阶段的林风眠,在嘉陵江畔 品进行征集、收购和研究。就在这 表达和意境氛围的营造,突破了传
民族的宝藏。舒乙先生曾于全国多 的旧仓库中边创作边摸索,艰难 一时期,中国美术馆收藏了 10 件 统中国画尤其是“四王”传统的语
地设立老舍故居和地方级博物馆, 推进中西调和的创作方法和审美 林风眠作品。 言范式,将丰沛浓郁的情感展现出来,
陈列展示父母的收藏。 形式。之所以艰难,首要在于中西 优美、轻快、深邃、宁静、孤独,就
绘画材料无法融合。战争时期,油 这 10 件作品中的《风景》,表现 像一首隽永的诗。“落霞与孤鹜齐
对于藏品中时代久远或者水平超 画材料很难觅得,林风眠只能选 的主要内容:近景小船上的两人、 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他的作品既
逸的作品,他选择了捐赠给国家 择更易取得的中国画材料。油画 坡岸、远山、云层等物象,和《泊舟》, 具有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美,又像是
级的艺术博物馆。2013 年底,舒 颜料是油性,具有覆盖力,画布厚 几近类似。不同的是,在《风景》中, 带有现代诗歌的结构和意味。林
乙代表姊妹将父母珍藏的包含赵 重而结实,中国画的颜料是通透水 我们可看到林风眠对于笔墨的把 风眠努力保留东方绘画神韵和意
之谦、翁方纲、傅山等明清书画珍 性的,宣纸柔软细腻渗透性强。如 握相较之前更为熟练,表达的东方 蕴的抒情特色,把中国丰富的民
品 14 件书画珍品捐赠给中国美术 何将两种材料及绘画语言融合在 意蕴和抒情的特色更为突出,他用 间艺术,如瓷画、漆画、石刻、剪纸、
馆。中国美术馆高度重视舒乙及 一起并独创新路,需不断的试验和 寥寥几笔涂抹山川江流堤岸,把对 皮影的技法和情趣,揉进绘画中去,
其姊妹的捐赠意愿,馆长吴为山与 苦战。《泊舟》就是其试验的阶段 自然的概念化解为对自然空间的 吸收西方多种多样的表现技法和
舒乙先生进行了项目沟通 , 其后 性成果。该作采用平远构图,前景 把握能力。《秋鹜》《水上》《早春 现代的审美意识,熔炉再造,完成
更补充遴选了任伯年、吴昌硕、陈 中一叶扁舟,船头坐两人,背向观众, 暮色》《鱼鹰小舟》中,横向构图 自己对绘画形式语言的追求,构成
师曾、齐白石、傅抱石、林风眠、陈 将视线引向如黛的远山。他利用中 显得天地广阔,静谧安闲。他通过 属于自己的艺术语汇,走出一条个
半丁、王云等一批近现代艺术大 西艺术在水性媒材上的共性,将水 对水墨的晕染,营造出雨雾迷蒙的 性化的艺术创新之路。
师的精品入藏中国美术馆。2015 墨颜料和粉彩画技法嫁接在一起, 江岸,淡墨扫过,云层、倒影和山
1. 舒乙:《爱画的老舍》,《书香天地》,2020 年第 9 期,46 页。
2. 参见王倩:《向捐赠者致敬 | 积藏铸史——老舍、胡絜青藏画捐赠中国美术馆》,见中国美术馆官网。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