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海内外》杂志(2019.2)
P. 7
封面人物
名的文人郁达夫。对于父亲隐瞒自己的身份,郁美兰说:“这
也就是在那种特定历史背景下,父亲最后时期的苦心所在。
母亲在晚年时,曾深情地对我说,与父亲一起生活的那几 CELEBRITY
年时间虽短,但却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期。 ”
郁美兰的母亲怀揣着对遇害的丈夫无尽的思念与爱,
独自带着一岁大的儿子和刚出生的女儿艰难度日。
印尼的华侨华人得知郁达夫遇害的消息,纷纷上门捐
款捐物,烈士的两个嗷嗷待哺的遗孤后被爱国华侨收养。
他们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郁美兰和哥哥被父亲的好友蔡
清竹先生送往印尼首都雅加达华人学校读书,接受了良好
的教育,在艰难中慢慢长大。
直至 1960 年,经中国政府多方寻找和交涉,14 岁的 2015 年 9 月 3 日,郁美兰以抗日烈士之女的身份参加纪念抗战胜
利 70 周年阅兵式
郁美兰和哥哥一起离开印尼,回到祖国的怀抱,并得到党
和政府的悉心培养和照顾。
在书本中报纸里,郁美兰心目中的父亲的形象日渐丰
满。 她说:“从小到大,我父亲都是我的榜样,想着一定
不能辜负父亲的名望。所以我学习很用功,很努力。 ”
长大后的郁美兰考上了北京石油大学,毕业后分配到
新疆独山子炼油厂工作。她与父亲的挚友胡愈之的侄子相
知相爱结为了伉俪。
1990年,郁美兰被调任江苏省侨办。精通印尼语、英语、
粤语、汉语的郁美兰很快和侨胞熟络起来,在海外生活的
经验让郁美兰更深切地体会华人的感受。中国改革开放伊
始,外商对于中国政策心存疑虑,即使有意愿在中国投资
也再三观望。此时是海外华人率先引领了回国投资的热潮,
大批的海外资金也随之涌入。 记者:郁主席您好!首先,要向您表达我对您的父亲
“华侨为中国改革开放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们回 郁达夫先生深深的敬意。共和国的旗帜上是先烈血染的风
国来是带着情愫而来的”,在与华侨接触过程中郁美兰能 采。我今天的采访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关于您所从事的
够深刻感受到侨胞对祖国的热爱。郁美兰深感自己作为一 侨务工作,另一部分关于您的身世。
名侨联工作者肩上重大的责任,更加诚心诚意地为他们提 郁美兰:你作为一个海外记者,这样了解和敬佩我的
供服务,积极解决他们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与 父亲,真是令我意外和感动,我先从我的工作谈起。
呵护。 江苏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
她说,“我出生在海外,从小时候起就受到海外侨胞 风光秀丽、科技发达、人文荟萃,是我国最具发展活力的
们的照料和帮助,负起这份责任我义不容辞。我这一生的 省份之一,我们真诚地邀请各位江苏老乡和海外朋友来江
一言一行,都在父亲的光环之下。在侨办的十年 , 我一直 苏探亲访友、寻根问祖、创业发展、旅游观光,我们将为
都在兢兢业业地工作。” 大家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此次出访,是受中国侨联的
1997 年至 2012 年郁美兰调到省侨联当副主席、主席, 委托,江苏省侨联“亲情中华、锦绣江苏”艺术团一行 30 人,
直至退休,她把自己人生中最为精华的时光都献给了她所 带着 13 亿祖国同胞和江苏人民的亲情和问候,于“五一”
倾心热爱的祖国和祖国的侨务事业。 节前后,分别在迪拜和阿布扎比为侨胞们倾情表演民族音
从抗日遗孤成长为省侨联主席,郁美兰以她的坚定与 乐,一曲耳熟能详的《茉莉花》把中国江南的美妙景色如
执着成就了自己无悔的人生。 一缕春风吹进心田。音乐无国界,我们希望中阿两国的文
化交流如滔滔江水一样源远流长。
我们找到了一段她在任期间率团出访中东时接受当地 另外,我特别为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工作部门,江苏省
华文媒体《中东侨报》采访的对话,言语中溢满了她的家 侨联是由华侨和侨眷组成的省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
国情怀和对事业深切的爱。我们有必要重温这一段采访实 系广大华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为侨服务”
录,从中,我们可以厘清郁美兰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 是我们的宗旨,中华亲情是侨联工作的显著特点,我在海
外度过了少年时期,印尼华侨对我恩重如山,“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力所能及地为华侨和侨眷办实事,办好事,否则,
对不起“海外亲人”。
2019 年第 2 期 05